產品分類
一. 政策背景
7月17日,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山東省能源局頒布關于印發《山東省零碳園區建設方案》的通知。以下為通知全文:
附件:1. 山東省零碳園區建設方案
附件:2.山東省零碳園區建設基本條件
二. 通知 ——建設內容
(一)大力實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電力替代。強化園區與周邊光伏、光熱、風電、生物質能等發電資源匹配對接,積極有序推進園區及周邊新能源發電項目建設。以就地、就近消納為原則,大力發展“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持續推進園區綠電按照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納、綠電交易、分布式自發自用和虛擬電廠等模式規模化發展。推進構網型新能源、長時間尺度功率預測等新技術應用。
(二)持續提高綠色能源利用水平支持園區充分利用閑置資源、空間,因地制宜發展核能供熱、光熱、地熱、生物質能等熱能資源,推動建立可再生能源與傳統能源協同互補、梯級綜合利用的供熱體系。加快中長期蓄冷、蓄熱設施的部署。
(三)積極構建綠電輸配網絡。發展新能源就地消納模式,因地制宜探索應用先進電網技術,科學配置儲能等調節性資源,持續優化配電網網架結構,建設高比例消納綠電的新型增量配網、智能微網,提升園區配電網的負荷承載力和運行靈活性。加強新能源和園區電力輸配網絡銜接,推動網源協調發展。推進園區試點建設構網型、孤網運行、自備性質的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工程。支持具備建設條件并符合相關政策的園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應建盡建。
(四)加強需求側資源調控能力。積極發揮我省園區負荷相對穩定的優勢,拓寬需求響應主體范圍,挖掘需求響應潛力。鼓勵園區發展具有充放電能力的需求響應主體,支持園區采取尖峰電價等手段引導電力用戶調整用電行為。強化園區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優化工藝和生產流程,以可中斷負荷、可控負荷等方式參與電力系統調節。
(五)積極有序推進儲能項目建設。支持零碳園區探索發展新型儲能····
(六)培育綠色低碳產業。將零碳園區作為培育綠色低碳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積極發展“以綠制綠"模式,探索新興產業低碳發展和傳統產業深度脫碳路徑。
(七)持續推動園區建筑低碳降碳。園區內新建民用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標準設計建造,工業建筑按照二星級以上綠色工業建筑設計建造;既有廠房、辦公用房和生活用房等通過圍護結構節能改造、更換高效節能設備等方式進行綠色低碳化改造,逐步達到國家現行節能標準或超低能耗建筑標準。
(八)提高園區綠色交通物流水平。
(九)強化園區碳匯和碳綜合利用能力。
(十)構建園區綠色智能管理系統。推動園區與大數據、人工智能、5G 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建設可預測用電負荷、實時監控和調配園區能源系統的智能管理平臺。建立園區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促進園區及企業構建碳排放數據計量、監測、核算體系。重點支持園區深入應用智能AI 技術,在優化園區電網平衡調度、新能源消納、多能協同互補、需求側管理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提升電力、熱力、物料等能源資源的靈活調度能力。
三. 建設低碳/近零碳/零碳智慧園區的必要性
建設低碳/近零碳/零碳智慧園區,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雙碳"背景下的園區與新一代信息與通信技術深度融合,通過園區內及時、互動、整合的信息感知、傳遞和處理,為管理者和用戶提供智能化管理、高效運作、方位服務的數字化生活和工作環境。通過產業低碳化發展、能源綠色化轉型、設施集聚化共享、資源循環化利用、碳要素智慧化管理,以在園區內部達到碳排放與吸收自我平衡,實現生產、生態、生活深度融合。采用節能、減排、固碳、碳匯等多種手段的支撐。
3.1 園區能源運行現狀
基礎設施亟待改造: 弱電系統、園區網絡、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老化,缺乏對用戶體驗的關注,服務感知差,
信息孤島難以打破: 各業務信息系統并存,數據不能有效共享和互通,數據難以集中,不能有效利用。
智慧化服務不足: 能源單一、能耗節能無頭緒、缺乏對能耗雙控及碳達峰管理的數據支撐,安全環保缺乏有效管理手段,節能投資回報率低。
管理運營能力薄弱: 管理方式粗放,現場抄表費時費力,人工統計分析困難,工作量巨大,營成本高,安全保障弱,招商引資困難,收費困難
建設缺乏頂層設計: 缺乏前瞻性規劃,智慧化建設碎片化,不成體系,建成即落后。
3.2 企業園區能源管理需求
能源供應要可靠: 通過智能化系統建設,實時監測園區能源、機電設備和環境等運行情況,保障能源可靠供應;
能源成本要降低: 診斷能耗水平,降低園區能源成本,降低碳排放。
智慧調控助增效: 園區的光伏、儲能系統、充電站運營需要配置合理的能源策略和動態調節;
安全運營很重要: 關注園區用電消防安全、環境安全和用能安全;
設備運維要高效: 通過平臺來管理園區內數量眾多的機電設備和管線、提高運維管理效率;
平臺學習使用要方便: 方便訪問,學習難度低,使用成本低。
四. 安科瑞AcrelEMS園區智慧能源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AcrelEMS 園區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以“零碳電源"和“能源調度"為核心策略,結合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打造零碳園區解決方案。方案涵蓋了可再生能源、電化學儲能、智能充電設施、微電網技術、節能策略、智慧運營等領域,實現了從能源生產、消費、存儲到管理的全鏈條碳減排。提升園區的綠電占比,促進綠電高效消納,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效率,推動園區實現可持續發展,邁向一個經濟、環境雙重效益的零碳未來。
4.1 解決方案-低碳建設
通過多源與儲能開展能碳管理,解決高能耗園區設備能耗大、電費高、擴容擴產、信息孤島等問題,實現能源結構優化、能效提升和低碳運營。
光伏建設:在園區屋頂鋪設光伏,為園區及其用戶的用電提供支持,電力自發自用,并利用余電上網,從而減少碳排放。
儲能建設:在園區建設儲能電站,合理利用峰谷差價,降低園區能源支出,反哺國網源荷均衡,實現能源經濟效益大化。
新能源充電樁:按需配套建設智能有序充電樁,充分利用新能源發電以及儲能電站轉化電力收入,通過充電樁與新能源汽車的連接實現負荷聚合。
空調節能改造:空調系統是辦公類建筑的耗能大戶,利用數據分析技術,發掘制冷效率高的負載率區間及工況變化的規律,通過控制技術應用,節約制冷主機5~15%運行能耗。
智慧能源平臺:打造零碳操作系統,匯聚園區內水電、光伏、儲能、充電樁等各類能源數據,通過源端互補、源網互補、網荷互補等多種互補模式以及相互之間的協調互補模式,實現園區能源智慧管控。
通過多種能源與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結合,解決工商業園區用電難、供電不穩定、市電弱等問題,實現供能多樣化、供電可靠性與供電連續性。
多種能源形式供能: 通過光伏/儲能/柴發等多種能源形式供能,優化能源配置,增強用電的多樣性和穩定性。
多種能源匯總調節:通過匯總市電/光伏/儲能/柴發等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多重能源保護機制,確保用電的連續性。
智能調能自消納:通過智慧能源管理平臺調控多種能源形式,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的消納比例。
4.2 解決方案-節碳管理優化
智慧能源管理:綜合能源管控云平臺,支撐多園區標準化運營;平臺是園區的能源運營業務提供有力的支持,通過平臺來標準化能源運營管理動作,園區可利用平臺進行能效分析、負荷預測、平衡調度等能源管控動作,實現能源業務運營模式的輸出。
空調暖通優化:空調暖通系統分析與優化,按行業經驗預計可節約30%能耗;
智能照明優化:智能照明分析與優化:按行業經驗預計可節約30%能耗;
4.3 解決方案-能源數據監管
范圍更廣:采集控制對象范圍更廣、規模更大,各類系統進行融合、統一;統籌采集控制裝置的管理,優化配置策略,提升采集控制有效性。
環節更多:源網荷儲充各環節緊密銜接。
隨機性更高:電源側和負荷側均呈現強隨機性,對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出更高要求。
多元化服務:用能安全監控、用能流向查看、用能數據分析、節能方案控制、智慧園區大平臺對接服務。
4.4 解決方案-功能模塊匯總
電力監控:園區中心變電站、企業變電所、箱變、充電站等配電系統運行狀態監測,柴油發電機、UPS系統異常預警。
電氣安全:采集電氣接電溫度以及線路漏電數據后在系統提供異常報警,幫助管理者分析建筑用電安全隱患,消除消防風險。
監測和改善電能質量:監測園區各變電所主要回路電能質量,分析電能質量對園區潛在的影響,并給出電能質量治理方案。
新能源管理:幫助園區合理配置新能源,通過光伏、儲能系統改善機場用電結構,降低園區用電成本,同時實現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運營管理,提升園區招商競爭力。
能耗分析:對園區企業、能源站和建筑能耗數據進行分類分項統計采集電、水、氣、冷熱量等能源數據,顯示能源流向。
能源計費:園區能源供應和使用之間的收支平衡以及能源計費,并通過算法幫助管理者合理分攤園區公共用能,保障收支平衡,避免呆賬壞賬。
智能照明控制:合理使用照明控制系統,在提升人員的體驗情況下大程度使用自然光照明,通過感應控制做到人來燈亮,人走燈滅。
設備運維:任務管理、巡檢記錄、缺陷記錄、消警記錄、搶修記錄、通知工單。
4.4.1 解決方案-園區供配電監控
4.4.2 解決方案-電氣安全
能夠方便的接入電氣火災監控系統、消防設備電源監控系統、防火門監控系統、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各子系統按照國家標準建設,子系統調試記錄、拓撲結構、運行記錄、故障報警自動上傳至平臺,通過平臺實現對涉及電氣安全和消防的子系統進行集中監控、統一管理。
4.4.3 解決方案-搭建能耗計量體系
搭建園區計量體系,計算產品單耗、班組能耗等等;根據用能單位類型進行分類計量;根據次級用能單位進行分區域或分時段采集用能數據;根據重要用能設備進行重點用能設備能效分析,挖掘節能潛力。
4.4.5 解決方案-智能照明控制
中央控制:通過上位機集中控制、區域控制:區域照明一鍵開關、感應控制:紅外/光照度/雷達/微動感應、定時控制:設定時間自動開關、聯動控制:接受外部條件聯動控制、場景控制:預先設置不同場景進行切換
4.4.6 解決方案-光儲充微電網
涵蓋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分布式儲能系統、戶用光儲系統、充電樁運營管理系統等。通過控制、計量、通信等技術,結合光功率預測、負荷預測等算法,將分布式電源、儲能系統、可控負荷、電動汽車、電能路由器聚合在一起;平臺根據最新的電網價格、用電負荷、電網調度指令等情況,靈活調整微電網控制策略并下發給儲能、充電樁、逆變器等系統與設備,保證企業微電網始終安全、可靠、節約、高效、經濟、低碳的運行。
4.4.7 解決方案-智慧能源平臺
智慧能源管理平臺是一種集成了現代信息技術(如物聯網IoT、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AI)的系統,用于監測、控制和優化能源使用,以提高效率并減少浪費。
4.4.8 解決方案-智慧能源平臺
五. 安科瑞園區智慧能源管理平臺 功能界面
5.1 園區匯總
聚合區域內園區數據:區域風、光、儲、充裝機站點信息; 區域減排總量;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計;
跨地區能源互聯,分層協同控制: 動態預測區域重點企業能源供需,優化能源生產與分配策略,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 區域-企業多級調控,逐級分解任務,企業執行精細化調控
5.2 系統總覽
源網荷儲"等全量運行數據,存儲展示、狀態檢測、運行告警。
直觀展示微電網系統電量、碳排、成本、設備運行等各類數據。
實時呈現微電網電力數據流向和設備安全情況。
5.3 園區總覽
支持電站拓撲、光儲充監控、環境監控、策略執行、收益結算、態勢感知等。
注:支持第三方平臺與子系統的接入,如視頻、充電樁、空調、相變儲能、電能路由器等。
5.4 電力監控
實時監測高低壓配電柜的電壓、電流、功率等電力參數,實現遙測、遙信、遙控、遙調。
實時監測各配電室溫濕度、煙感、門磁、水浸、有害氣體等環境參數,有害氣體超標聯動排風系統。
實時監測關鍵供配電設備運行情況,如變壓器、柴油發電機、UPS、直流屏等。
5.5 能耗分析
5.6 電氣安全
漏電監測、電氣接點測溫、隔離電源絕緣監測
5.7 綜合計費管理
對建筑內用電、用水實現能源預收費,實現先繳費、后用能;
電費可分為基礎電費、尖峰平谷電費、力調電費、公攤電費等,并提供電費賬單;
提供能源財務報表。
5.8 智能照明
對建筑內照明進行集中管理,包括公共區域、停車庫照明;
通過系統實現集中控制、定時控制、光照度感應控制、人體感應控制、區域控制等;
對光照度有要求的特定區域實現調光控制;
對停車庫實現雷達感應控制。
5.9 分布式光伏
接入建筑分布式光伏電站發電數據,采集光伏逆變器、并網柜數據,并進行日、月、年、累計收益分析和減排分析;
顯示逆變器詳細數據,包括逆變器信息、實時發電功率、日/月/年發電量、收益、發電功率及發電量趨勢曲線、直流側和交流側數據等;實時顯示光伏電站一次接線圖,光伏組串直流/交流側實時數據。
5.10 充電樁有序充電
監控電動自行車充電樁、汽車充電樁的實時狀態,包括離線、故障、充電中、空閑等;監控變壓器負荷并對充電樁進行功率控制;對平臺和充電樁的運營情況進行統計,并生成財務報表和運營報告,包括用戶充值信息、充電量/充電金額/充電時長等充電信息、用戶充值記錄、用戶消費記錄等。
5.11 環境監測
配電室環境監測、機房環境監測、視頻監視、軌道機器人;
5.12 電能質量監測治理
監測各進線回路電能質量,包括電壓暫降、暫態、穩態、諧波畸變等數據波形記錄,進而判斷配電系統擾動方向,生成電能質量分析報告。有源濾波裝置和無功補償裝置對0.4kV側電能質量進行補償和治理,系統實時監測有源濾波裝置和無功補償裝置運行情況,確保電能質量符合生產要求。
5.13 告警分析
報警分類分級、報警訂閱、報警記錄、報警統計、語音播報
5.14 光儲充協調控制
光伏——防逆流;
儲能——防逆流、峰谷套利、需量控制、柔性擴容;
光儲——防逆流、新能源消納、需量控制、動態擴容;
光儲充——防逆流、新能源消納、需量控制、有序充電;
源網荷儲充——防逆流、新能源消納、需量控制、有序充電、負荷柔性控制。
5.15 功率預測
多源數據整合:基于氣象數據、歷史運行數據、電網數據全面了解電力系統的運行狀況。
高精度預測模型:機器學習算法能夠自動學習并適應不同條件下的變化趨勢,確保預測結果的準確性。
多時間尺度預測:
超短期預測:適用于日內調度計劃的制定。
短期預測:適用于日常調度計劃的制定。
中期預測:有助于中長期的發電計劃安排。
5.16 優化調度
基于能耗優、成本低和碳排放少的經濟優化調度;
考慮電網供電力平滑與電壓穩定的安全運行調度策略;
需求側響應電網互動策略
5.17 碳排管理
企業、部門、區域碳排監控;碳排統計、同環比分析;支持月、年碳排報表;碳盤查報告
5.18 運維管理
設備檔案管理:重要設備包括變壓器、空調主機等設備信息,配置二維碼。
運維流程管理: 任務管理、巡檢記錄、缺陷記錄、消警記錄、搶修記錄、通知工單。
設備維護:提醒用戶及時查看或更換相應設備,并提示維修或更換建議。
專家報告:系統定期為用戶生成能耗分析報告,提供專家建議
六. 案例分享
科研園希望建立園區級微電網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實現各項能源的集中化管理,深入分析能源消耗過程與趨勢,同時為企業和員工提供充電服務,利用光伏和儲能降低用電成本。項目實施范圍包括辦公樓、實驗室、食堂等共13棟建筑和7個電瓶車車棚以及一個智慧充電場站,實施內容包括電力監控、能耗、運維、智能照明、光伏、儲能和充電樁(電瓶車+汽車)。
設置AcrelEMS智慧能源管理平臺,監測變壓器能效、分布式光伏、儲能充放電管理、充電樁運維管理、智能照明控制等,實現源荷互動、智慧調控、數字化運維管理,幫助研究院提高運維能效,降低用電成本。
系統架構:
AcrelEMS智慧能源管理平臺集成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配電室電能管理系統、光伏、儲能、充電樁管理系統、水/暖/環境監測系統等,可以融和各子系統數據進行統一監測和控制,實現園區能源智慧調控,幫助園區降低能源成本,優化能源結構。
系統功能:
帶來的收益成效:
6.2 雙匯第一工業園無人化值班技改項目
用戶“痛點"
為了保障整個園區供配電的可靠、安全,雙匯動力公司采用三班倒人工定期巡檢的方式,由運維人員在變電所現場長期值守。存在以下問題:
園區范圍大,變電所多,派人長期值守人力成本高;
傳統的目視巡檢頻率低,不易發現問題,效率低;
有些隱患靠目視難以發現,巡檢盲區多;
巡檢過程不規范,通過紙質記錄問題,沒有按照電力標準檢查重點供配電設備;
重要的供配電設施資料不齊全,缺少詳細的維修、電試、保養記錄,設備維護不到位,超期運行;
各個變電所運行數據、報警記錄孤立存在沒有匯總無法集中統一掌握整個園區供配電情況;
雙匯亟需對現有的變電所進行全面的自動化、數字化改造,降本增效,同時還要更好的保障園區供電的穩定、可靠、安全。
改造方案
項目涉及園區內的1個開閉所、8個變電所、4個水泵房,改造對象涉及32臺變壓器、32面低壓進線柜、185面低壓饋線柜、68面電容柜、9個直流屏、14臺水泵,以及變電所、水泵房的環境。
平臺接入綜合保護裝置50多臺、多功能電力儀表300多塊、功率因數補償控制器60多個、電氣接點溫度傳感器近4000個、震動傳感器14個、溫濕度傳感器65個、水浸傳感器50多個、煙霧傳感器近30個,并通過IO模塊采集了290幾個光字牌、繼電器、斷路器等開關量信號,監測開關柜的近600個配電回路,采集各類遙測、遙信量共8萬多個。變電所門口安裝有門禁系統,室內經改造安裝了8臺吊軌式智能巡檢機器人,機器人配有可見光及紅外攝像頭,機器人巡檢軌道總長300多米。
現場安裝的各類儀表、設備均接入ANet智能網關,由網關完成協議解析、報警生成、邏輯控制、本地存儲等邊緣計算任務,數據經光纖網絡上傳至AcrelEMS平臺。在中心變電所設置有大屏顯示系統,對整個園區的供配電運行情況進行集中監控、統一管理。
項目現場
帶來的效果
A. 降本增效
通過本次項目的自動化、數字化改造,用戶在監控中心值班室就可遠程實時查看變電所、水泵房運行情況,平臺上線后,巡檢人員由原先的40人精簡為22人,按照每人每年7萬多的人工成本,一年就可節省人力成本120多萬。同時,在平臺接收到報警后,通過控制巡檢機器人即可遠程確認情況,響應更及時高效
B.減少事故
本次改造針對變壓器、開關柜、電容柜、直流屏、水泵等重要配電設備、用電設備全面安裝了各類監測、保護、控制裝置,實時準確感知設備運行狀態,結合趨勢分析,更易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將報警信息即時通過語音、短信、APP等多種方式發送給負責人,即時發現隱患,即時排查問題和解決問題,降低事故發生的機率。
6.3 南通某生物制藥園區項目
本項目計劃建設一個微電網能效管理平臺,通過IT手段貫通從數據采集、輸送、儲存、分析到使用的全周期能源管理數據鏈,構建項目能源成本中心,支持自動統計分析、在線監控預警及用能異常的改進協同,最終推動整個項目的能源管理可視化。從而達到能源管理統一規范、提高過程管控能力、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時藥明康德集團希望一套完整全面的一體化管理平臺,實現企業微電網的協調有序運行,同時要保證企業用電的可靠、安全、節約、高效、低碳,要通過更智能化的手段降低對運行維護人員的專業性要求,減輕運維成本。(武漢、南通、上海先整合)
技術方案
一期接入點:
10kV變電所接入綜保9臺、中壓電力儀表10臺、直流屏1套;0.4kV變電所接入多功能電力儀表AEM96L共231臺、變壓器溫控儀6臺、有源濾波(APF)治理裝置6臺;無線測溫ARTM-Pn系列共98臺;車間區域接入多功能電力儀表AEM96L共289臺、智能遠傳水表共58臺、氣體、冷凍水數據對接BMS自控系統;
二期接入點:
10kV變電所接入綜保10臺、中壓電力儀表10臺、操控裝置ASD320共1yi’yao6臺、弧光保護ARB5共2臺、直流屏1套;0.4kV變電所接入多功能電力儀表AEM96L共394臺、變壓器溫控儀7臺、無線測溫ARTM-Pn系列共77臺;電氣火災監控系統一套;車間預留。
項目特點:公司對內部網絡安全非常重視,項目驗收時對系統進行了漏洞掃描,由于AcrelEMS獲得了公安部頒發的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證書,安全性提前獲得了認證,順利通過了漏洞掃描;
6.4 上海某高科園區能源管理系統
該高科技園區最早建設的園區于2011年左右,早期的供配電設備投入使用較常時間。且隨著不斷擴建新建園區,早期供配電數據和新建供配電差異極大,既有加新建園區包含教育、商業、工業等綜合產業,園區集團希望能通過改造+新建園區能源監測標準化,實現一個平臺滿足園區供電可靠監測、能耗分析管理、工商業收費管理、動態區域無人值守。
改造方案:
AcrelEMS平臺部署在云監控中心,改造和新建項目通過運營商網絡自主上傳云監控中心,用戶通過一個平臺即可對整個綜合園區供配用電情況進行集中監控、統一管理、統一收費、統一接收報警,減輕了維護工作量。
2021-2022年實施改造31個存量項目的能耗及收費管理平臺,總計接入DTSY1352 系列設備8100臺左右;2020-2023年共實施集團園區15個地塊,分別有集成電路、軟件、生物制藥、半導體等產業,實施內容包含:變配電設備監測及電力監控系統,園區綜合能耗/公共能耗監測管理分析系統,電氣消防:電氣火災、消防電源、防火門、應急照明疏散只是系統,電能監測治理系統,電氣綜合監控系統等。
項目現場照片
項目效果
A.盈 利: 原集團下屬地塊電費收繳周期為3個月,墊付資金約2億,其中墊付資金每月損失利息大約200萬,2021年園區整體改造工程投資近700萬,目前項目投入使用2年多,已收回成本并實現了盈利。
B.無人值守.實時監測: 集團公寓+商業綜合體地塊,改造為預付費模式,在2022年疫情期間,實現了物業人員可以免上門收費,租戶供電正常運行的效果,也是受到了業主的表揚。
C.管理個性化人性化: 針對不同性質的租戶,實現不同的收費方式,工業用戶采用階梯電價后付費收費,公寓+商業用戶采用預付費階梯電價收費,平臺可在同一園區內實現各類性質用戶動態繳費,如工業用戶可實現公對公打款繳費,公寓+商業用戶實現微信、支付寶、現金繳費,減少物業人員的工作量。
D. 統一管理 動態考核: 集團總平臺可無縫對接各分地塊園區,各園區獨立統計管理、核算電力成本;集團統一通過大平臺對各分地塊園區動態考核,不同性質園區不同考核標準,實現分區+集中管理模式。
E.故障預知 隱患預測: 平臺能有效解決園區肉眼無法即時排查電氣隱患、隱蔽工程隱患檢查難等難題,將發現的安全隱患即時向管理人員發送預警信息,消除潛在安全隱患。
F. 測、控、管、維一體化智慧服務平臺: 針對不同性質的租戶,實現不同的收費方式,工業用戶采用階梯電價后付費收費,公寓+商業用戶采用預付費階梯電價收費,平臺可在同一園區內實現各類性質用戶動態繳費,如工業用戶可實現公對公打款繳費,公寓+商業用戶實現微信、支付寶、現金繳費,減少物業人員的工作量。
6.5 其他案例
七. 結 語
在“雙碳"目標推動下,山東省出臺《零碳園區建設方案》,強調新能源替代、儲能優化、智慧調控等關鍵路徑。安科瑞AcrelEMS園區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以“源網荷儲充"協同為核心,整合光伏、儲能、充電樁等設施,通過實時監控、智能調度、碳排管理等功能,助力園區實現綠電高比例消納、能耗精準管控及安全高效運維。結合雙匯工業園、生物制藥園區等案例,該系統已驗證其在降低用電成本、提升運維效率、支持虛擬電廠等方面的價值,為零碳園區的規模化推廣提供可復制的技術范本。
關于我們
公司簡介榮譽資質資料下載產品展示
ARTM-4低壓配電系統多回路溫度巡檢儀 AHBV-2000-L100閉環霍爾電壓傳感器交流變速驅動器UPS AKH-0.66/K K-SW-∮16開合式電流互感器 高精度開口式傳感器 ACCU-200微電網調節控制器 光儲充新能源協調控制 ACCU-100M微電網/分布式發電/儲能協調控制器服務與支持
技術文章新聞中心聯系我們
聯系方式在線留言版權所有 © 2025 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05031232號-31
技術支持:智能制造網 管理登陸 sitemap.xml